「教養」を巡って(張大春)


張大春*1「希臘・中国・古典教養」『上海書評』2011年5月8日、p.3


少し抜書き。
プラトンの『ソクラテスの弁明』を踏まえて、


(前略)正因為教養不是一本書、一套固定的内容、也不只存在於人生的某一階段、更不是来自一個家庭幾所学校、它是許多深深浅浅、大大小小的実際生活接触、不断衝撃着這個会思考的主体、並且通過與他人不断的”体験和討論”才得以面対的。柏拉図的結語従未指渉”解決了”某些問題、他用的是”点燃”――一個火花照亮的比喩。我們甚至可以懐疑:蘇格拉底和柏拉図並不相信”一部完整的著述”対於教養問題会有正面的意義。因為看似完整的”一部著述、恰恰阻断了書本之外可能産生的”体験和討論”。
また、『論語』の「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老彭」を踏まえて、

(前略)孔子在中国経術之学上開創之功、但是他強調”述而不作”則不是謙詞、否則也不至於臨危時説出:”天之将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第九》)”述而不作”、本来就是実論;因為孔夫子在他的教養事業裡、対自我的要求是:”黙而識之、学而不厭、海人不倦。”而”作”――発揮自得的見解――却也恰恰是孔子所執著於教養理想的対立面呢! 在孔子的学院裡面、対”教”與”学”相互之間所重視的是:”徳之不修、学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換言之、是不断地”体験和討論”。
論語 (岩波文庫 青202-1)

論語 (岩波文庫 青202-1)

Analects (Wordsworth Classics)

Analects (Wordsworth 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