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の長城』など

買った本。
先ず、

Julia Lovell The Great Wall: China Against the World 1000 BC-Ad 2000, Grove Press, 2006

The Great Wall: China Against the World, 1000 Bc-ad 2000

The Great Wall: China Against the World, 1000 Bc-ad 2000

銭理群*1『幸存者言』復旦大学出版社、2011

自序


一九八三
悼”第一個倒下者”
一九八五
我與魯迅――《心霊的探尋》後記
一九八八
我的那間小屋
一九八九
有缺憾的価値――関於我的周作人研究
由歴史引出的隠憂
一九九〇
従麻木中擠出的回憶――王揺師逝世一周年祭
一九九一
生命的鬱熱與沈静――《大小舞台之間――曹禺戯劇新論》後記
一九九二
反省堂吉訶徳與哈姆雷特気――《豊富的痛苦》後記
一九九三
永遠圧在心上的墓
一九九四
中国知識者”想”、”説”、”写”的困惑――読魯迅作品札記之一
一九九五
世紀之交的中国大陸知識分子対歴史的反思
一九九六
我怎様想與写這本書?――《1948:天地玄黄》代後記
一九九七
我也想罵人――読《恩怨録》
民間思想的堅守――籃子《山崖上的守望》序
一九九八
想起了七十六年前的紀念――読《北京大学日刊》有感
”遺忘”背後的歴史観與倫理観
矛盾與困惑中的写作――《中国現代文学三十年》筆談
一九九九
不容抹煞的思想遺産――重読《北京大学”右派”分子反動言論匯集》
二〇〇〇
我在做這些事――2000年総結
二〇〇一
《與魯迅相遇》後記
二〇〇二
我的告別詞――在北大最後一次講課
二〇〇三
認識我們脚下的土地――《貴州読本》編後
二〇〇四
魯迅精神扎根在孩子心上――2004年5月21日在上海建平中学的報告
他們有権利発出自己的心声――関於打工子弟教育的両次演講
二〇〇五
我與摂影――我的一種存在與言説様式
《我的精神自伝》(大陸版)後記
《我的精神自伝》(台湾版)後記
二〇〇六
《那裡有一方心霊的浄土》後記
二〇〇七
我為甚麼”屡戦屡挫、屡挫屡戦”――在《呼喚教育家精神座談会》上的講話
二〇〇八
当今之中国青年和時代精神――震災中対志願者的演講
二〇〇九
課後感言――2009年11月26日在台湾交通大学的最後一堂課
二〇一〇
呼吁学術自省意識――在《趙儷生、高昭一夫婦回憶録》出版座談会上的講話(摘選)


附録一:給自己的七個命名
附録二:三十年走過的路

張汝倫*2『含章集』復旦大学出版社、2011


自序


一九八三
康徳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辨
一九八六
文化研究三題議
多元的思惟模式和多元的文化
一九八七
作品是文学研究的思惟中心――兼與劉再復同志商権
一九八八
《張汝倫集》序
一九八九
到事物本身
一九九一
文化的語言視界
一九九三
認真地思想和生活
一九九四
大衆文化覇権與文化生態危機
一九九五
中国現代思想史上的張君励
一九九六
生活世界和文化間理解之可能性
一九九七
人文主義的大学理念與現代社
一九九八
理解厳復――紀念《天演論》発表一百周年
一九九九
哈貝馬斯和帝国主義
二〇〇〇
中西倫理学対話的可能性和条件
二〇〇一
恐怖主義的本源
二〇〇二
良知先於理論
現代中国哲学的自覚
二〇〇三
関於海徳格爾的両個批評
二〇〇四
実践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質
二〇〇五
我国人文教育的現状及其出路
二〇〇六
論《哲学貢献》在海徳格爾哲学中的地位
再論人文精神
二〇〇七
論語》対於現代教育的意義
二〇〇八
国学與当代世界
二〇〇九
従教化到啓蒙――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的起源
二〇一〇
当代中国文化命運


附録一:在真理的路上
附録二:張汝倫著訳目録

また、Robert Altman『ロング・グッドバイ』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