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買った本3冊。
趙京華『日本後現代與知識左翼』生活・読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
これは「漢語学術界第一部対70年代以降日本思想進行翔実、系統描述的専著」(汪暉)であるという。http://d.hatena.ne.jp/sumita-m/20061102/1162433731も参照のこと。
導言 日本後現代主義批評
第1章 在後現代與馬克思主義之間――柄谷行人的前期批評実践
第2章 重返馬克思的政治経済学批判――柄谷行人的後期批評実践
第3章 思想史和文化研究視野下的日本與東亜――子安宣邦的日本知識考古学
第4章 文本解構、文化政治與真実政治――小森陽一従文本到政治介入的歴程
第5章 “他者的面容”與“忘却的洞穴”――高橋哲哉的解構哲学観及其文化的抵抗
第6章 知識分子如何参与公共事務――日本新生代知識左翼郡体的新走向
後記
主要参考書目
索引
許紀霖、羅崗等『啓蒙的自我瓦解 1990年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重大論争研究』吉林出版集団有限責任公司、2007
1990年代以降の中国論壇における諸論争の総括。
許紀霖「総論」
第1章 宋宏「難以掙脱的困境――関於激進與保守的論争」
第二章 鄭国慶「知識分子的認同與分化――関於“人文精神”的論争」
第三章 雷啓立「多重焦慮下的闡釈――後現代與後殖民文化的論争」
第四章 王曉漁「“魯迅風波”―― 関於魯迅的論争」
第五章 程亜文「全球化中的民族国家認同――1990年代以来関於民族主義的論争」
第六章 成慶「国家與社会的再想象――関於市民社会的論争」
第七章 高力克「如何認識転型中国――関於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論争」
第八章 劉�「当代中国知識場域與公共論争的形態特徴」
第九章 呉冠軍「当代中国思想状況的話語分析――以“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諸種符号闘争為例」
第十章 羅崗「“現代化”的期待、還是“現代性”的憂思――従“韋伯翻訳”看90年代以来的“西学想象”」
附録一:重大論争代表性文章
附録二:資料文献
附録三:参考書目
後記
高全喜『何種政治? 誰之現代性? 現代性政治叙事的左右版本及中国語境』新星出版社、2007
コジェーヴ(科耶夫)、レオ・ シュトラウス(施特労斯)、ジョン・ロック(洛克)から現代中国へ?
序
現代政治之現代性問題的真與偽:三種思想叙事版本及其対応者的初歩評論
一、科耶夫的主奴法與英国的普通法心智
二、施特労斯的現代性叙事與蘇格蘭啓蒙思想
三、洛克的現代政治叙事及其対話者
四、現代政治與中国語境
附録
(一)中国語境下的施米特*1問題
(二)汪暉《現代中国思想的興起》簡評
(三)僅有“普通法憲政主義”是不〓*2
(四)文化政治與現代性問題之真偽――兼評張旭東的《全球化時代的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