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的三個重要任務(周保松)

周保松*1「政治哲学的旨趣」『南風窓』2013年4月10日号、pp.94-95


少し抜き書き。


我認為、政治哲学最少有三個重要任務:自我理解、公共証成和呈現另類可能性。這是三種不同但彼此密切相関的道徳知識的建構、最終目的是在尋找合理的政治道徳、建立美好而公正的社会、使得人們能夠好好活在一起。(p.94)
「自我理解」;
「要理解我們的政治世界、我們必須理解建構和支撑這個世界的基本観念和価値是甚麽」(ibid.)。
「我們使用的観念、許多都是本質上具争議的、容許不同甚至対立的詮釈」(ibid.)。
「観念不是自有永有地静止存在、而総是在特定的歴史脈絡中生成、発展和演変、併受到政治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影響」(ibid.)。
「理解的過程、往往也是意義詮釈和価値評価的過程、因而無可避免地牽渉我們的世界観和価値観」(ibid.)。
「(前略)没有充分的自我理解、我們便無法知道自己従哪裡来、又応往哪裡去――尤其是在社会大転型的時代」(ibid.)――自己理解は「社会変革的重要前提」である。
「自我理解也是個自我啓蒙的過程、因為通過理性反思、我們可以逐歩了解支配我們思想和行動*2的是甚麽観念、観念形成的社会脈絡及本身的意義何在、也可以多少知道制度背後的精神所在」(ibid.)。
「公共証成」;
「証成」は英語のjustificationに対応する。正当化。「在公共領域提出合理的理由来証明自己的観点和立場」(ibid.)。

(前略)第一、証成的目的、是尋求道徳上合理的、正当的、真確的答案、而不是為了名誉、権力和利益。第二、証成不是簡単的立場宣示、而是道徳論証。(略)第三、証成的基礎不是語言修辞、不是権力游戯、而是理由本身的説服力。(略)第四、哪些理由較有説服力、必須在公共証成的過程中逐歩呈現和達致、而且原則上没有理由是終極的或不可質疑的。也就是説、公共証成是個開放的、容許各方随時進入並持続参与的過程。
第五、由於証成的議題関於政治道徳、所以提出的理由必須是規範性的道徳理由、而不可以是其他不相干的理由。(p.95)
「呈現另類可能性」;
「這些可能性一旦被呈現、往往会改変我們原来習以為常的看世界的方式、所以它能産生一種解放的効果、即将人們従既有的某些根深蒂固的習見中釈放出来、不再受這些習見束縛」(ibid.)。

*1:See also http://d.hatena.ne.jp/sumita-m/20120501/1335849150

*2:漢語の「行動」の意味合いは日本語の「行為」に近い。英語でいえば、behaviorではなくactionに対応する。Cf. eg. 陳高華『思考與判断』(See http://d.hatena.ne.jp/sumita-m/20111126/1322338073